今天是: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邮箱|多点信息报送系统
  •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云南经济发展——对《民盟中央首届经济论坛》的一点建言

    来源:省委统战部党派处 2015-02-15 15:30:00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和在印尼国会演讲时,以及2014年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将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合作进行整合升级,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建议通过发挥我国地缘政治优势,搭建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其中“一带一路”中的“一带”主旨是在西部打开通道,促进周边经济体共同发展,促进中国东部和西部平衡发展。“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伟大战略构想,翻开了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新篇章。也特别引起了中亚、东南亚、南亚等许多周边国家的强烈共鸣,为在创新合作机制和开放政策上寻求突破创造了条件。 
        云南处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要道,拥有面向“三亚”、肩挑“两洋”的独特区位优势。北上,云南可以通过成都、西安连接北方丝绸之路;南下,云南可以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唯一可以同时从陆上沟通东南亚、南亚的省份,并通过中东联接欧洲、非洲。云南省作为中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有25个县(市)与老挝、缅甸、越南毗邻,国境线长达4060公里,是潜力巨大的辐射中心,如何进一步认清云南在国家战略中的发展定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的规划,创新沿边开发开放模式,使云南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作用,发挥连接东南亚、南亚重要大通道优势,加快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进程,推动云南由边缘地区和“末梢”变为开放前沿和辐射中心,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总体来看,云南面临的机遇在于区位优势更加显著,特别是云南可以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连接交汇战略支点,打通陆上连接印度洋的战略通道,推进孟、中、印、缅、中老泰、中越等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有利于减轻对马六甲海峡通道的过度依赖,增强国家战略主动性和抗风险能力。依托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长江经济新支撑带等国家重大开放战略平台,结合云南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加大投资贸易、产业发展、能源合作和人文交流,进而推动云南沿边开放迈上新台阶。 
        云南开放型经济在“十六大”到“十七大”期间得到大幅度提升,使云南成为经济融入周边国家最深、获利最多的省份之一,同时也促进了周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互利共赢的目标。特别是通过2011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2012国务院批准的《云南开放桥头堡总体规划》,云南按照“立足周边、拓展东盟、开拓南亚、面向世界”的总体思路,不断深化区域合作和互利交往,目前已初步形成一个以云南为门户、周边为基础,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为重点、涵盖东南亚和南亚的多层次宽领域区域性国际合作新格局。沿边开放取得积极进展,主要体现在区域大通道建设、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和边境口岸贸易三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不可否认,受自然条件、周边环境、自身发展基础的影响,云南区域发展不平衡,投入总体不足,经贸规模总量偏小、便利化程度亟须进一步提升,整体开放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 
        一是“互联互通”建设进展缓慢。从自身发展基础看,基础设施建设仍很薄弱,交通通达能力较差。铁路发展严重滞后,云南铁路网密度和人均铁路里程综合排名位居全国倒数第2位。全省16个州市中,临沧等3个州市还没有高速公路,有6个县不通高等级公路。从合作沟通机制看,尚未形成常态化的有效对接机制,在具体项目环节中沟通不畅。 
        二是经济合作区建设制约因素较多。比如,部分沿边开放政策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而现行的边境经济合作区扶持政策还缺乏相应的具体实施细则;在投资贸易、土地、财税、外事等体制机制上突破难度较大,部分边境管理政策已不适应边境地区开放发展需要;合作区建设的经济基础和产业发展能力相对薄弱;经济合作区建设在资源转化、产业融合方面的区域功能定位还不够明确,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等。 
        三是边境贸易限制性政策影响较大。如热带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等有关产品进口配额较低,大米、玉米等粮食进口配额不能满足省内粮食缺口,钾肥等产品进口资质和配额限制等,都对云南扩大边贸进口形成了制约;边民互市商品限额现行的有关限额政策已经不太适应边境发展,比如目前执行的8000元商品限额是2008年出台的标准,其中涉及大米、玉米等粮食类商品仍执行每人每天50公斤的限额,没有与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保持同步,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相匹配。 
        以上问题的解决,只有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借力“桥头堡”建设,加速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化地缘优势为经济优势、变资源优势为资本优势,构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才能全面提升云南经济在中西部经济中的影响力、辐射力。 
        一是把国家已经出台的对云南的若干政策进行梳理,找准服务发展的着力点,比如研究完善有关边贸扶持和边境管理政策,要从过去单纯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转变为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包括研究制定相关边境贸易的扶持政策、。 
        二是积极统筹协调省内各方资源,防止省内各地州市之间在新一轮开放中的同质化、低水平竞争和基础设施重复建设,防范因行业产能过剩、政府性融资平台等可能引发的风险。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物流服务业,形成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各自功能定位与产业优势,把云南打造成国家面向西南开放的陆疆码头。 
        三是推动实施“八个三”战略措施:一是孟中印缅、大湄公河次区域融入“一带一路”全面发展;二是互联互通、口岸通关和营商环境3大基础保障发展;三是展会论坛、周边磋商和部际联席会议3大平台助推发展;四是内贸、外贸和走出去引进来三维市场一体发展;五是沿边、周边和全球三轮驱动同步发展;六是试验区、边跨合区和综合保税区3区联动协同发展;七是国家级、省级和州市级园区3园整合支撑发展;八是西部、中部和东部3部合作共赢发展。 
        四是积极探索沿边地区省级政府与周边国家建立各层面的互访、定期会晤机制。加大对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在人民币跨境结算、加强跨境金融监管协调、信息共享等方面给予一定先行先试政策。比如在沿边发展相对较好的城市进行试点,给予批准放开边境旅游及相关政策支持;在发展相对成熟、出入境人流物流集中的边境重点口岸,探索“一口岸多通道”建设模式,不断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 
        “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长期计划,至少需要十年时间,云南在主动融入的同时也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通过利用好诸多有利条件,最终解决云南对外开放整体层次仍处于较低水平,商务领域仍有一些深层次和结构性矛盾等根本性问题。

     
    来源:民盟云南省委  作者:赵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