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街道辖17个社区219个居民小组,国土面积42平方公里,常驻人口37209人,流动人口6万余人,党工委下设1个党总支、27个党支部,有党员1553名。街道属于少数民族零散杂居区域,有24个少数民族3111人,同时又是宗教寺观相对较为集中的区域,有宗教活动场所7处,有教职人员13人,信教群众6000余人。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委统战部的指导下,永昌街道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工作理念,围绕中心聚力量、服务大局建真言、整合资源助发展,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444”(四个注重、四个强化、四个突出)模式夯实统战工作基础,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基层统战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个“注重”,夯实统战工作基础。一是注重组织网格构建。按照“有基础台帐、有骨干队伍、有组织网络、有推进载体、有活动阵地、有工作成效”等“六有”为推进目标,切实加强基层统战工作规范化建设。街道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党工委副书记(党员副主任)任副组长,各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为成员的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街道、社区两级统战网络具体负责人,使统战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目前,街道明确了1名统战专职干部负责具体工作业务,17个社区成立74个网格,共明确了74名统战联络员负责信息上传下达。严格按照区委统战部的考核要求,把统战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实行目标管理。同时围绕街道中心工作,认真开展统战工作,充分调动广大统战人士的积极性,组织和发动他们为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多作贡献。二是注重统战理论学习。街道统战干部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大力倡导理论学习与调研相结合,学习政策与钻研业务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目的,不断扩大统战理论的学习培训面。三是注重基础台账完善。街道积极开展基础数据更新完善工作,做到统战对象底数清、情况明。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健全了街道、社区统战工作档案,建立了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城市流动民族代表人士、党外代表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侨胞侨眷名册、重点户和困难户名册等工作台帐,为开展好基层统战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是注重统战氛围营造。把统战宣传工作作为凝心聚力的出发点,结合工作亮点特色,积极撰写编报信息向市区统战网站、新闻媒体投稿。同时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广场文艺活动等形式,普及统战工作条例、民族宗教事务条例等统战法规政策和知识。
四个“强化”,提升统战工作水平。一是强化依法管理,着力维护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开展城市流动少数民族人口情况普查,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建立健全民宗事务社会化网络建设,结合保山中心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做深做细涉及范围内的宗教活动场所走访、调研、矛盾纠纷和困难问题调处化解工作,有效确保了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二是强化支持引导,着力促进辖区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加强与辖区非公企业的走访联系,对856户企业中的77户重点非公企业不定期深入开展调研,在加强沟通联系的同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职能做好服务工作,每年至少到重点企业开展2次以上政策信息、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宣传。探索建立非公企业和社区共建共驻机制,引导非公企业参与社区事务,目前已有11个非公企业到社区登记报到,认领服务清单。三是强化服务创新,着力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结合辖区共有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311人的实际,注重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教育引导,深入开展“学统战工作条例、学系列重要讲话,做合格干部职工”“两学一做”活动,组织街道非党事业人员、学校教师等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着力调动党外知识分子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组织他们参与棚户区改造征地拆迁、创卫、志愿服务等工作,着力凝聚发展意识;同时,围绕党外知识分子岗位需求,联系市区相关部门举办各类培训班,大力提升服务能力,2015年至今,共组织培训15期(次)1200余人(次)。四是强化协商共建,着力促进街道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坚持“定期座谈会”协商制度,不断完善创新协商形式,形成了以党工委、办事处、统战部门、民主党派、相关职能部门等多方联动,民主协商、学习调研、互动交流、责任落实、督查反馈等民主协商新模式。同时,积极组织各界人士参与街道和社区议事会活动,为建设和谐社区献计出力。在新一届区政协委员中,街道推荐了13名委员参与区政协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在积极为街道反映争取上级支持的前提下,积极为街道中心工作提建议、出点子、谋良策,有力助推了街道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四个“突出”,彰显统战工作特色。一是突出“调研”,全面梳理统战资源。围绕街道棚户区改造、创卫、拆临拆违、河道治理、面山整治、人居环境提升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组织开展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全面梳理统战资源。比如,在开展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我们对涉及的群众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将对象划分为非公企业主、财政供养人员、宗教界人士、侨胞眷属、困难人员、一般群众等,并根据各类人员情况,摸排出其中的代表人士和重点人士,并通过他们与街道干部一起开展群众工作,为有效推进征地拆迁、加速棚户区改造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全面梳理统战资源的基础上,与广大统战对象一起开展联合行动、联合走访、联合座谈,提出并形成了许多有价值、有分量的意见建议,得到上级和群众充分肯定。二是突出“试点”,全面创建标杆示范。按照区委各乡镇(街道)各打造1至2个示范点的要求,我们围绕“目标责任更明确、基层基础更扎实、工作机制更健全、阵地建设更规范、作用发挥更有效”的思路,按照“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的方式,着力将红庙和易畴两个社区作为基层统战示范点进行打造,其中:红庙社区围绕“党建引领、统战助力”的思路开展试点创建,用统战思维推进工作,实现了社区工作从“后进”变“先进”的华丽转身;在易畴社区景盛花园小区充分发挥统战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四位一体”小区治理服务新模式,开创了社区治理的新思路。通过试点创建,基层统战元素增多了、人心凝聚了,一批“制度健全、工作规范、特色明显、成绩突出”的基层统战工作先进典型正在形成。三是突出“规范”,全面完善制度机制。结合工作实际,街道主动探索,建立健全了基层统战工作例会制度、学习制度、党员领导挂钩联系党外代表人士等制度,推进了基层统战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指导试点社区探索建立非公企业与社区共驻共建、小区物管会与居民协商共管等机制体制,广泛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统战对象参与社区事务,有力助推了社区管理程序化、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四是突出“基础”,配强夯实工作力量。基层统战工作要有人管事、有人干事、有钱办事,必须提升统战干部能力、加强统战干部配备、强化资金保障。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我们组建了统战办公室,并把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善于团结人、热心统战工作的干部配备为街道统战专干,指导各社区明确社区1名党员领导为社区统战联络员,各村民小组明确1名党小组长或党员小组长为小组统战联络员,解决基层有地方抓统战、有人抓统战的问题。同时,在没有预算的前提下,对统战工作中需要购置的办公设备、器材、工作经费采取实报实销的方式予以保障,解决没有钱办事的问题,从基础上进一步夯实了基层统战工作力量。